「仍然記得佢哋嗎?
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特展

「仍然記得佢哋嗎?
 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特展
字體大小
AAA
分享
時代急遽變化,眼前太多人 / 事 / 物稍縱即逝,唯有憑據畫作去回溯當時情 /景。

即日起至6月27日於Artspace K藝術空間舉辦的「仍然記得佢哋嗎?—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特展,集結四位不同世代的香港藝術家:歐陽乃沾、沈平、劉啟舜及慧惠,以樸素、寫實、水彩、油畫、鋼筆、水墨畫、賦予詩情畫意、像亮麗有趣卡通、採用水性顏料多種迥異不同的畫風、筆觸、素材,締造展示出超過70幅作品,細膩入微描繪出由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至今被遺忘或逐漸消失的香港傳統行業,就像士多、舞廳、海上酒家、人力車等,四位藝術家憑藉人生閱歷所見所聞淬鍊出生活之日常,述說一個又一個最窩心、最地道、最具熟悉親切感的人情味故事、重現昔日融合中西文化的香港獨有風貌;縱然四位藝術家屬於不同世代,但殊途同歸,都只是一心想畫好香港,紀錄這地方最美好一面!

(特展以外,更會陸續舉辦一系列多場講座特展活動,藝術家們與嘉賓會分享創作心得 / 背後故事,值得推介!)

由左起:沈平、慧惠、劉啟舜,以及代父親歐陽乃沾先生出席開幕活動的歐陽應霽。

      

歐陽乃沾

擁有親暱稱呼「沾叔」的歐陽乃沾先生,1931年於廣東新會出生,七歲時來到香港定居,從小喜歡美術,早年研習西畫,常以油畫、水彩、版畫和素描速寫形式發表作品及展覽,近年則集中於水彩和水墨畫的探索;年輕時的沾叔,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其作品已入選廣州華南美展和北京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並且獲得獎項。沾叔曾先後任職上海書局、《書譜》月刊和《美術家》月刊出版社任職美術編輯,亦曾於香港美術專科學校、香港嶺海藝術專科學校、以及正形設計學校任職。

歷年來沾叔始終堅持即場現景地寫生,足跡走遍大江南北,完成大量寫生作品;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花了五年時間親身踏足香港各社區大街小巷、山野鄉間,繪畫出接近二千幅速寫素描作品,從而紀錄了香港社會轉型、都市新舊交替變化的各種人 / 事 / 情 / 物,好像中環天星碼頭鐘樓、啓德機場、荔園等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物,又或新機場、青馬大橋、會展新翼等香港新地標,當中構成了香港某世代人的集體回憶,彌足珍貴的昔日香港情懷。

曾出版作品集包括《歐陽乃沾畫集》、《歐陽乃沾畫香港作品選集》、《素描香港四本專輯》 、《一筆一畫一生》、《寫街頭.畫巷尾—歐陽乃沾香港速寫畫冊》等;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特別頒授榮譽勳章給沾叔,表揚他多年來的藝術成就!

歐陽乃沾先生年事已高,由兒子歐陽應霽代為出席開幕活動

今次展覽將大牌檔、廟宇、天橋底、士多、舊騎樓等以一貫寫實主義手法好好記錄和保存都市的變化,沒有粉飾繁華,傳送出一種風輕雲淡、神色輕鬆自若的輕描淡寫。由於歐陽乃沾先生年事已高,故兒子歐陽應霽代為出席開幕活動。他表示接近90歲的父親雖然未能像多年前那樣遊走香港各地,但疫情之前仍然努力不懈帶領學生們去一些街頭巷尾分享創作心得,著重自由去表達自己所思所想;他到了某一種年紀才明白像父親那一輩藝術家,那種對生活的觀察,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關係成為最基本最平常的底蘊,由衷欣賞他們花一生心力展現於作品之上。縱然他們曾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但人生閱歷加上時間沉積,淬鍊出一笑置之的心態,達至真正「放下」的境界。畢竟創作人背後著重的不是擁有什麼技巧、技術,社會上賦予給你多少的名氣,最重要是當下你做著一個怎麼樣的人!

「一步一步,走遍香港城市各個角落,透過街頭寫生,紀錄我的觀察,享受繪畫的樂趣。」

      

沈平

沈平老師1947年北京出生,上世紀六十年代於上海長大及學習繪畫,1963年曾在新疆烏魯木齊生產建設兵團擔任美術員,其後經歷過文化大革命,1974年於浙江美術學院進修,1980年移居香港。曾擔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委員,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導師,現為香港畫家聯會副會長及香港水彩畫研究會會長。而作品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和全國水彩、粉畫展以及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亦獲得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夏利豪基金會等藝術機構或私人收藏。

來港定居四十年的沈平老師,早期以繪畫版畫為主,後來演變為多採用水彩作為媒介,一直以來創作出極豐富的水彩、油畫和水墨畫,擅長將西洋媒介如水彩畫融會貫通於水墨之中,締造出別具一格、備有實驗精神的水墨畫風。

初來港時,沈平老師已深深感受到這個地方給予的自由度與特別 / 可愛之處,他表示:「香港經過多代人的努力,由漁港演變成一個大都會,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地方,很感恩自己可以親歷其中,最令我欣賞是當中的人情味、情懷,好像很危險的電車路、銅鑼灣避風塘、原先感覺不太對的鵝頸橋打小人地方、中環擦皮鞋巷等都各具特色。」

無論是璀璨奪目夜色、中環繁華世界與新舊建築並存、又或咫尺之間離島純樸氣息,都吸引著他留低駐足觀賞,憑藉畫作好好紀錄時代洪流賦予的急迫變化、日常生活淡然雋永的人情味、述說人物 / 地方之間關於連結的大小故事,他的作品當中無論線條或色彩的運用總流露出一種令人舒緩的溫度,心頭像縈繞著絲絲暖意,藉以表達出對這地的愛與關懷。

「用畫筆紀錄、表現、畫好香港,應是每一位香港畫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是這個繪畫群體中的一位。」

       

劉啟舜

1968年於香港出生,五歲時與家人移民加拿大多倫多。兒時是一個很活躍的小朋友,姐姐專誠給予他一堆白紙,讓他自行創作,填滿他那時喜歡的超人、蝙蝠俠圖像,自此畫畫的興趣油然而生;因為熱愛藝術,所以他在大學時期特意選擇主修工商管理及藝術兩個學位,在九十年代中期大學畢業後,決意回港發展。1995年回到香港後,他自己創業,與朋友從事時裝零售生意,建立時裝企業王國,引進多個歐美及日本的時尚品牌來港發展,及後更成立自家品牌;一輪衝鋒陷陣潮漲潮落之後,開始深思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應該怎樣走下去,驚覺頓悟「難道仍是為了賺錢嗎?」,情繫香港以及熱忱藝術的他,想開拓個人的藝術視野,於是他決心淡出商界,全身投入藝術創作之中,極享受繪畫當中的過程之餘,亦為自己藝術發展打開一片新的天空。

2009年於中環舉辦首次個展「好Q迫」,集結多年新舊作品,藉以強烈的Pop Art風格、色彩繽紛卡通 / 動畫手法展現香港本土文化,童真一面,亦向對他影響深遠、撼動人心的卡通人物致意。2010年於奧海城OC藝廊舉行「獅子山下仲有冇人?」畫展,大玩中西文化,將中國古典書籍、流行曲抽取出來的文字以及廣東話方言極具幽默感地展現於作品之中。

是次展覽,憑藉他那雙充滿好奇心的眼睛看那個逐漸被遺忘的世界,然後以奔放跳脫亮麗色彩、吸引眼球、儼如漫畫+Pop Art+高密集度風格,將多年來所吸收的資訊,無論是時裝、潮流、電影、音樂甚至是中西古今文化、歷史融會貫通,然後藉以一個又一個人物角色、主題勾勒形塑出來,像顯影動感地隨著現場音樂表演跳茶舞、令人垂涎欲滴的一口大白兔糖、於士多流連忘返的騎樓裝飛仔都如萬花筒般蘊藏不同的豐富元素,讓觀者自行串連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動人故事,令人會心莞爾、反映愉悅歡樂及積極正能量心態,快樂其實真的很簡單,他坦言創作時很愉快,亦希望到場參觀的人士都可以抱持樂觀心境,佔用少少時光逃避一下現實,輕鬆地保持童心帶走煩惱。同時亦反思真會有文化斷層嗎?這些曾經美好的現代 / 傳統文化會失傳嗎?當然更可以憑畫作為另途的保育。對於加拿大長大、一直都在尋找自己身份認同的他,今次這批作品甚至展示出一種追本溯源的意向。

「好多行業雖然陸續式微湮沒,但我覺得屬於香港人的那份互相守護幫忙、共患難、遇難題一起迎刃而解的獅子山下精神不可以消失!」

「作為一個畫家和講故事的人,60、70 年代的香港是一個啟發靈感的浪漫地方。我的作品故事是開放的,沒有拘束、沒有限制,每個人能演繹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慧惠

情懷這回事,就是簡單而直接地,對一個地方懷有深厚感情。每次作自我介紹,四位藝術家中最年少的慧惠都總會這般形容自己:油麻地土生土長的香港插畫家、藝術家和剪影師。自幼於油麻地長大,居住的地方是果欄附近的唐樓,在茶餐廳工作的父母,後來更接手自家經營一間茶餐廳,她小時候已經在店內幫手,對於街坊鄰里之間的關係抱持很好奇的心態,例如她的姐姐嫁了給其中一位食客!這些都一一構成豐富的創作靈感。

她一直醉心畫畫,讀小學時會臨摹《百變小櫻》的漫畫,而中學就開始參與畫同人志;2012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文學士,主修電影,畢業後做過雜誌排版、平面設計的工作;喜歡畫畫的她閒時參加過集體寫生的活動,最後覺得還是自己一個畫最開心,她最愛創作的題材,由始至終,都是「人物」,特別是那些專心一致工作、默默耕耘的「大叔」。其後,由人出發,構成與社區的凝聚連繫,她覺得香港每一區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靈魂,她開始探訪香港不同地區各行各業的小店,並以水性顏料將小店日常生活、營運 / 背後故事一一描繪出來,2016年舉行以香港小店為主題的「講港情‧小小店」個人畫展。

2017年推出首本個人畫集《給油麻地的情書》,憑藉她的筆觸 / 視角,引領大家親身來到油麻地細緻欣賞當中暫時未有被再發展重建、大翻新的吸引之處,從中認識社區之餘,亦更認識自己。畫集反應相當不俗,一年後再版。

近年全情投入插畫、鐵閘畫、壁畫、教學及剪影工作的慧惠,曾與多間機構、品牌如誠品書店、香港話劇團、市區重建局等展開合作。2020年6月,她於618上海街的壁畫被選為World Illustration Awards 2020的入圍作品。

「畫老店的時候就像築一條橋,讓公眾與老店連結,一起活着。」

        

「仍然記得佢哋嗎?—藝術家筆下的香港老行業」特展

Artspace K

地址:淺水灣道109 號影灣園商場G105-106

日期:即日起至6月27日

https://artspacek.org/exhibition/